聲波:設想由于某種原因,在彈性媒質中的某局部地區(qū)激發(fā)起一種擾動,使這局部地區(qū)的媒質質點A離開平衡位置開始運動,該質點的運動又影響到了其相鄰點B的媒質。于是B點媒質也開始振動。一方面B點媒質作用于A,使其恢復原來的平衡位置,另一方面質點A經過平衡位置后將發(fā)生過沖,以至又壓縮另一側面的相鄰媒質。于是這個最初得到的擾動的質點A就在平衡位置附近來回振動起來。同樣原因,被A推動的質點B,甚至更遠的C、D、……等也都依此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動起來。這種媒質質點的機械振動由近及遠的傳播就稱為聲振動的傳播或稱為聲波。
聲壓:聲壓就是大氣壓受到擾動后產生的變化,即為大氣壓強的余壓,它相當于在大氣壓強上的疊加一個擾動引起的壓強變化。由于聲壓的測量比較容易實現,通過聲壓的測量也可以間接求得質點速度等其它物理量,所以聲學中常用這個物理量來描述聲波。
頻率:聲源每秒鐘振動的次數稱為頻率。人耳聽得見的頻率范圍約為20Hz-20000Hz。
聲速:聲波在介質中傳播的速度稱為聲速。聲波在固體中最快,液體中次之,空氣中最慢。
波長:聲波在傳播過程中,相鄰的同相位的兩點之間的距離稱為波長。波長λ與頻率f和聲速c0之間的關系為:c0=λf。
聲強:通過垂直于聲傳播方向上的單位面積上的平均聲能量流稱為平均聲能量流密度或成為聲強。
聲功率:單位時間內通過垂直于聲傳播方向的面積S的平均聲能量就成為平均聲能量流或稱為平均聲功率。
聲壓級和聲強級:在聲學中普遍采用對數標度來度量聲壓和聲強。將某聲壓的有效值與基準聲壓值之比取以10為底的對數,再乘以20,就是聲壓級。將某聲強與基準聲強之比取以10為底的對數,再乘以10,就是聲強級。
響度:人耳對于強度相同而頻率不同的的聲音,有不同的響度感覺,對低頻不靈敏,中頻最靈敏,高頻次之。為了定量的確定某一聲音的輕與響的程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它和另一個標準的聲音(通常為1000Hz純音)相比較。調節(jié)1000Hz純音的聲壓級,使它和所研究的聲音聽起來有同樣的響,這時1000Hz 純音的聲壓級就被定義為該聲音的響度級。
音調:音調又稱音高,是人耳對聲音頻率的高低的主觀評價尺度。人耳對于音調變化的感受不是線性的。相鄰兩個八度之間的頻率關系是成對數關系的,即每高八度,頻率增大一倍。
音色:音色是指樂音信號的頻譜,猶如不同顏色的光有它特定的光譜一樣,不同的樂器也有它特定的頻譜。它決定于樂器的激勵、諧振和共鳴系統(tǒng)。
哈斯效應:當兩個強度相等而其中一個經過延遲的聲音同時到聆聽者耳中時,如果延遲在30ms以內,聽覺上將感到聲音好像只來自未延遲的聲源,并不感到經延遲的聲源存在。當延遲時間超過30ms而未達到50ms時,則聽覺上可以識別出已延遲的聲源存在,但仍感到聲音來自未經延遲的聲源。只有當延遲時間超過 50ms以后,聽覺上才感到延遲聲成為一個清晰的回聲。這種現象稱為哈斯效應,有時也稱為優(yōu)先效應。
掩蔽:當人們同時聽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聲音時,對其中一個聲音的感覺回因為其它聲音的存在而受到干擾。當有另一個聲音存在時,是一個聲音的聽閾提高,這種現象稱為掩蔽效應。